5月24日,我校高一高二各班代表参加了第七届上海市档案馆日“学生课堂专题讲座——档案在你身边”的活动。
曾经在我眼中,档案总是有着神秘的感觉,就像二战苏联档案解密这样的有着秘密的东西。但听过上海市档案馆陆其国老师的演讲后,我意识到,档案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它不是档案馆的专属,而是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我们身边。
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档案——出生证,到后来的学生手册、体检卡,都是我们的档案。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也可能是一张纸条一张贺卡,档案无时无刻都会产生。陆其国老师在其讲座中为我们讲了很多有关档案的故事。上海的外白渡桥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2008年时经历了移桥大修。这座桥上如此坚固挺过了一百年,那一百年后呢?该桥的设计公司曾承诺此桥能屹立一百年。在一百年后,设计者早已作古,而其对该桥修建的档案保留了下来。所以在一百年以后,该设计公司向上海政府联系提醒外白渡桥需要修理。人的寿命有限,但却能将档案留下交给下一代人。档案跨越了时代,但使继任者仍旧能够记忆着,它在点滴之中影响着个体,使他的企业仍旧发展。
而档案并非是严肃至极的,一段儿时的录像能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一张感谢的卡片能让你记住帮助别人的快乐。档案是一种载体,其存在意义并非是其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那一件事,那一个时代,那一种感觉,那一种精神。
作为校史讲解员,更有感触,我们所看到的档案和其旁边的介绍文字实在很少。倘若愿意真心好好了解那份档案,要去多问,多调查,这样才能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也能更好地去感受档案背后的故事。
由此次讲座中再想到我们每个班的班级文化手册。每一次的班级文化手册制作,我们不能当作是一份硬性规定的任务,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收集起了我们的青春岁月的点点滴滴。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再聚首,翻开这班级文化手册,一份份档案将会勾起我们的美好回忆。想必那时,大家就会意识到在身边产生的细小事情被我们记录下来成为档案后,它的意义将会有多珍贵吧。
高二(1)班 钱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