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教师天地 > 正文
外语组展示周组曲之一 在“好课分享”中进步
发布日期:2017-12-04    作者:
 

 1127日,敬业中学青年教师张望晴老师为区内英语教师及各学科新教师带来好课分享系列展示课,课堂在敬业中学IP教室进行,由带教老师外语组乔健老师主持。

展示课堂前后,区教研员王凌珏老师校长金怡老师带教乔健老师及外语组各位教师陪同磨课,从课堂整体到细节给予了专业性极强的指导。展示课后,乔健老师根据听说课教学特点评课,并与听课教师进行热烈互动;王凌珏老师就英语学科特点评课,指出课堂可圈可点之处,也为各科教师指明可学习的方向;活动后金怡老师与执教老师进一步交流,给出更大的进步空间。

回顾此次教学展示课,情景设置与材料配合使听课教师感触颇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张望晴老师以课堂输入与输出的关联性为重点,不仅关注材料于主题的有效性,更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身临其境感。其中,一位为课堂而生的角色“Amy”赚足了眼球。展示课的主题是“Where to live?(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镇生活?),看似对学生而言遥远而无从下手的课堂主题蕴含着与单元主题关联的听说课输出任务。而“Amy”,作为一个教师的朋友介绍给学生,带着毕业后不知何去何从的现实问题,与和数位在不同地区生活的朋友对话的素材展示,恰恰给了学生充分积累素材的入口与有话可说的出口。正是经过巧妙设计的“Amy”串联起了课堂。这样一个串联输入与输出的角色远比过于赘述的课堂过渡语更适合活跃生动的英语听说课堂,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1129日,张望晴老师在王凌珏老师的指导下,以展示课为教学案例,与全区高一英语教师分享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听说教学,从情景设置到素材准备,为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素材,为听说教学开拓良好思路。

展示课系列活动结束,听课教师感叹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样性与精密性,也对磨课过程的付出与收获充满感慨。展望未来,伴随着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课堂教学势必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