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页数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耕耘文字 播种希望 |
高立平 |
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
徐鹏
|
6-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语文学科如何“深刻地学习”? |
李海林 |
10-1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深度学习视域下文本解读方法探析 |
李敏 |
14-1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当下课程改革 |
李卫东
|
18-2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窦娥冤》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
戴健
|
22-2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寓言阅读教学:探寻抵达灵魂深处的有效路径 |
张伟 |
27-3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写作目的:亟待开发的任务写作资源 |
邓彤
|
34-4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目录句”与“对应段” |
程翔 |
41-4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让文本与现实在课堂联姻——以《壶口瀑布》教学为例 |
汪洋
|
46-4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那些干净的事物 |
卢吉增 |
4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教学落点在“好好儿活”错了吗——也谈《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价值 |
马志英 |
49-5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叠词”:《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 |
桑苗 |
53-5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浓郁乡愁与心灵栖息的联结转化——论《想北平》中的“水” |
姚舜禹
|
55-5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小狗包弟》重读 |
张勇
|
59-6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常式与变式:探究特定文体的内在规律——《绝句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
张玉新
|
61-6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触摸语词,体悟文学意义的“阿房宫”——《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及反思 |
唐江澎
|
66-6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定位、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
尤立增 |
70-7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谈病句辨析题的备考 |
陈恒舒
|
74-7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浅谈试卷讲评后跟进的措施 |
顾骏华 |
78-8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妙舞此曲神扬扬——我的课堂教学成长之旅 |
徐赛儿 |
81-8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德国中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 |
王克强 |
85-8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语文品质”笔记 |
王尚文 |
88-8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1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2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页数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怀念章熊先生 |
顾之川 |
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章熊先生的大智慧 |
张彬福 |
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巍巍泰山——深切怀念章熊先生 |
程翔 |
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小说教学内容研究四十年:审辨思考与多元对话 |
吴欣歆
|
1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四十年散文教学内容发展轨迹探索——基于鲁迅散文的个案研究 |
管然荣
|
1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诗歌教学教什么——关于四十年诗歌教学内容研究的思考 |
陈家尧 |
1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谈小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
黄厚江
|
2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整本书阅读:教师先读与师生共读——以《生死场》教学为例 |
李学恩
|
2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谈高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以《红楼梦》为例 |
于鸿雁、白楠茁
|
3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文化融入当应势、应需、应性 |
汲安庆 |
3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实录 |
宋凯
|
3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创设蕴含“写作知识”的任务情境 |
王从华
|
4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你好,旧时光!》教学实录 |
黄翀 |
4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作文指要:分解“动作”,提升读者意识 |
肖连珠 |
4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庄子散文解读:三言交错,瑰玮绮丽——以《逍遥游》为例 |
余虹
|
5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小乔初嫁”费思量——破解苏轼《赤壁怀古》教学中的历史悖论 |
许锡强 |
5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山水恒在大美谁知——《答谢中书书》解读 |
张存平 付梦娇
|
6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孔乙己的逻辑 |
谷兴云 |
6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狼》教学设计 |
申治云 |
6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以问题链的设计夯实教学重点 |
冯善亮 |
6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
李毅 |
7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古法新用助学习 |
徐思源 |
7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作文的评阅标准与操作流程 |
何元俭 张磊 |
7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抓关键善整合重强化——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
陈姝睿 姜维平 |
7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我心中的“三尺讲台” |
张慧腾 |
8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反思:第一阶段的足迹 |
陈军 |
8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2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3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页数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闲谈解诗
|
王南 |
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观察与评价
|
赵宪宇、朱茂林 |
6-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论“点拨—导读”阅读思想模式的时代精神
|
陈军 |
10-1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时代演进历程中的教学模式选择——以《愚公移山》解读与教学为例 |
李艳黄伟 |
15-2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论顾黄初语文教材编制思想
|
朱敏、徐林祥 |
21-2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语篇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以诸葛亮《出师表》教学为例 |
冯为民 |
26-3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教学原点、结构与细节 |
王鹏伟 |
31-3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写作情境:任务写作必须研究的命题 |
蔡明 |
38-4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根植地域文化 建构校本课程——中江中学校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蒋波
|
45-4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戏仿 观照 救赎——《骑桶者》主题再探 |
张晓瑜 |
48-5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美在关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解读 |
任为新 |
52-5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意象有机组合的奥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新解 |
石了英 |
55-5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
熊东云 |
58-6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行路难》教学设计 |
朱焘 |
63-6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兰亭集序》人教版注译质疑 |
张华军王俊鸣 |
67-7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中考语文命题情境化趋势及其教学启示 |
任明满 |
71-7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考场写作过程思维常见误区及引导 |
钱艺林 |
75-7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基于任务类型与任务指令的高考作文命题改进策略 |
欧阳国胜
|
79-8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成长是一朵花悄悄绽放的模样 |
张云佳 |
83-8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大陆与台湾初中写作课程目标比较与省思 |
陆平 |
87-9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03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4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页数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郑振铎《文学大纲》:不一样的文学史 |
侯会 |
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写作思维教学的进展、问题与启示 |
王从华、李雯欣 |
4-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在嬗变中进化:写作策略教学研究述评 |
张广录 |
9-1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写作文体知识教学:发展、重建与突围 |
赵晓霞 |
13-1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借力甲骨文,助推中学文言文教学 |
蔡伟、黄瑞芳 |
18-2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给散文“把‘脉’” |
盛志武 |
22-2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交叉文体的文本价值及教学价值探析 |
袁圆 |
27-3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学习者视角:教师在小说教学中的选择 |
张克中 |
31-3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中间文体:任务写作不妨跨界融合 |
褚树荣 |
38-4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整合学科资源 助推写作教学——以“语言要连贯”写作专题教学为例 |
朱庆国 |
45-4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秋兴八首》其一)“兴”义探赜 |
赵建明 |
49-5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浅谈《祝福》里的三重世界 |
刘勇 |
53-5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语文品质”笔记 |
王尚文 |
5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分寸感:“也许”不宜删去——刍议《中国石拱桥》文本表述的一个句子 |
张正耀、王书月 |
57-6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之姓名文化”教学设计 |
时剑波 |
61-6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
王俊杰
|
66-6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文言文教学应是阅读教学 |
田贺书 |
68-6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作文复习:应对特殊性,强化针对性 |
胡家曙
|
74-7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对准重心构思行文 |
王安琪 |
78-7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因为有光,所以学会了成长 |
吴慧玲 |
80-8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致“读书种子”及其导师——推介《中华读书诗课本》 |
曾祥芹、曾令中 |
84-8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4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05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页数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微型化写作教学评析 |
徐鹏 |
4-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知识与能力的变奏——写作教学“双基”模式研究述评 |
邓彤
|
8-1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读写结合”研究:囿于经验,期于超越 |
朱建军 |
12-1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做幸福的摆渡人——吴心田老师的语文教研人生 |
李卫东 |
16-2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语文阅读教育的应然追求 |
汲安庆 |
21-2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地方非物质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颜廷发 |
26-2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倾听”教学的课程知识建构 |
王漫 |
29-3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借助“叙事弧线”提升记叙文结构能力 |
卢杨 |
37-4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读者”与“目的”的互相体认 |
陈兴才 |
41-4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少些“批判” 多些“同情”——《兰亭集序》主旨新探 |
郑杰、梁一粟
|
47-5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望美人:《赤壁赋》的潜在意脉 |
潘双林 |
52-5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恐惧,无处不在——换个角度读《狼》 |
向浩、童庆杰
|
56-5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用题目延伸的方法解读《变色龙》 |
王飞 |
60-6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
吕娟 |
63-6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资料助读 以文解诗 |
徐金国 |
6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苏轼与“赤壁”》教学设计 |
刘志江 |
67-6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
郭家海 |
7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高考语文深度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
刘宏业 |
75-7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指导学生写出“我自己” |
计静晨 |
79-8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在省思中成长 |
蒋兴超 |
82-8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专注 务实 反思 |
张彬福 |
84-8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网上的雪 |
俞东升 |
8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俞樾是“状元”吗名师工作室 |
赵志伟 |
86-8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05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 6 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跨学科写作:研究进展与现实启示 |
陈晓波,钱荃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群文阅读教学:学理探析与实施建议 |
牛文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读写思维与能力交互提升的教学策略 |
王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单元主题教学: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以“择生与择死”单元为例 |
刘倩,马云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自读课指导三要诀 |
张举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图像媒介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李爽,谢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鞭辟入里:教什么和怎么教及为什么这样教 |
王元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基于读者立场的说服性写作 |
荣维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引入意识流手法,真正理解“硬汉形象” |
陈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深度语文全面“对读”——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大阅读课程实践与探索 |
李龙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辛词的用典艺术——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
兰石洪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从删去的一段看《项脊轩志》的感情主线 |
付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修行之法门 生存之智慧——诸葛亮《诫子书》解读 |
张存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诫子书》文脉梳理 |
何元俭,张祖国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垂珠”“连笼”是古建筑部件 |
裴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
韦存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
邢延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基于水平测试的中职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策略 |
甘小的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奇迹背后的故事——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彭文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巨著中的巨著:《老子》 |
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梦想一棵树长得超过自己 |
张永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果戈理《狂人日记》教学评介 |
冯傅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 6 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7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语文课例研究:问题审视与未来展望 |
徐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阅读教学课例研究的三个维度 |
郑逸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在思考的焦点上“催化”——简论中学写作教学课例范式与追求 |
陈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实践探索与学理思考 |
许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引向深度学习的“微探究”——以《鸿门宴》教学为例 |
朱仁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 |
张红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整本书阅读:合理确定跨界的度 |
张玉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过程习得”的关键:写作知识的开发与运用 |
胡根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
纪秋香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藩子者,特智也尔”——对中学课本苏轼诗文的心理解读 |
雷声,秦竹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走进归有光的孤独世界——浅析《项脊轩志》之情感表达艺术 |
顾咏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解读
|
金家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精准还原 把握意脉——《观沧海》再读 |
杨宇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天下事,说有易,说无难——也谈“涵泳”和“涵咏”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
陈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蜀道难》教学设计 刘学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
深化语文考试内容改革 强化学科育人功能设计——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
张开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课改进程中的新探索——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特色评析 |
李倩,李煜晖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表达——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的深度思考 |
王慧军,王玉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公开课教学:我的成长之旅 |
李洁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维尔茨堡的黄昏 |
龙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唐诗的魅力 |
史小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7期 |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8期目录
论文题目 |
作 者 |
页数 |
期刊杂志名 |
年度和期数 |
谈统编本初中《语文》读写能力的衔接和迁移 |
程翔 |
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思考
|
陈家尧 |
9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用好“积累拓展”,提高学习效率 |
王伟
|
1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统编本初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建议 |
慕君 田丰 |
1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基于认知图式理论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
关舒文 吕立杰 |
2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以学生为主体”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优化设计 |
张瑞琴 洪春鸣 |
2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整本书阅读:读法及其教学路径 |
胡根林 |
2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 |
王晓军 |
2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情境任务写作:任务分析与流程管理 |
叶黎明 |
3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江南中学视频宣传片文案写作》课堂实录 |
孙高群 |
3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创设对话情境触发亲情写作 |
李平 |
4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诗中有画的爱国主义诗篇——读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蒋霞 |
4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祝福》中的“我”为何决计离开鲁镇 |
徐志伟
|
50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岳阳楼记》“破体为文”发微 |
郭帅帅 |
53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在类性中质疑在篇性中解惑 ——试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处误读
|
陈冬梅 邱晴 |
57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乡土中国〉前三章》教学设计 |
屈伟忠
|
61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如何进行“梳理与探究” |
黄华伟 |
6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群文阅读之民俗意义探究 |
张珍娟 |
6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聚合与拓展:探寻统编教材单元教学的新路径 |
王彤彦
|
6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的效度检视及建议 |
韩建飞 |
74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注重交际语境: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 |
李熹 |
78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唯愿做嘉树繁花开四时——我的诗词吟诵教学之路 |
李勇
|
8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让执着坚守成就更好的自己 |
刘克强 |
85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语文品质”笔记 |
王尚文 |
52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
文史杂谈: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
赵志伟 |
86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9年第8期 |